2020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测试卷答案:《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一)

时间:2019-12-03 17:53:56责任编辑:liujunxia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参考答案及解析】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B【解析】题干所述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观点。

3.A【解析】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中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4.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5.C【解析】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即用来描述“教育能够干什么”。

6.B【解析】题干中的“学在官府”及“政教一体”都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7.B【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

8.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9.B【解析】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提出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10.C【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内涵。

11.B【解析】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13.A【解析】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普遍的组织形式。

14.A【解析】“癸卯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5.A【解析】略。

16.D【解析】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规定了“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但值得指出的是,“九年一贯、六三分段”是基本学制而不是唯一学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故选D项。

17.B【解析】学校产生的条件有:(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18.D【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A【解析】略。

20.D【解析】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随着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

21.C【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C【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3.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

24.A【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5.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目标管理的内涵。

26.B【解析】略。

27.C【解析】文艺汇演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28.A【解析】课外阅读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接触和吸收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29.C【解析】略。

30.D【解析】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测验等方式,收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31.A【解析】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32.B【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为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观点。

33.D【解析】题干的表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内涵。

34.B【解析】题干所述为课程与教学的行为目标取向的内涵。

35.C【解析】略。

36.B【解析】理解(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题干所述的学生可以根据圆的概念辨别出家中属于圆形的物品,这属于认知目标中的理解。

37.B【解析】领会,是指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掌握,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一个数学原理的大概意思。

38.D【解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9.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认识的间接性的含义。

40.C【解析】略。

41.B【解析】古代教学一般采用个别教学。

42.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学习成绩”和“道德修养水平”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43.A【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44.C【解析】教科书作为教学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45.B【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体现了研究型课程的内涵。

46.B【解析】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7.A【解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和主要组成部分。

48.C【解析】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须认真研究和把握。

49.C【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根据题干中教师的介绍,可知他所教的是学科课程。

50.A【解析】高度概括地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创新。

51.D【解析】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原来设计好的课程只是这个“经验”创生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材料之一。

52.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性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按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

53.C【解析】在我国,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54.D【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55.A【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56.A【解析】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57.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题干所述内容即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58.C【解析】略。

59.A【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60.C【解析】题干中的学生将自己现在的作文水平与之前的作文水平进行比较,也即对自己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这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61.AB【解析】题干所述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观点,A、B项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C、D项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62.AD【解析】略。

63.ABD【解析】C项属于学校制度文化。

64.ABC【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65.AC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A、C、D三项均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

66.ABCD【解析】班集体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7.ACD【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书法兴趣小组属于小组活动。

68.ABC【解析】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69.ABCD【解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70.ABC【解析】课程要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制约。因此,儿童、社会、学科特征便构成了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71.BCD【解析】“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句话体现的是高尚的品德修养。

72.ABCD【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73.ABC【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故D项错误。

74.ABCD【解析】略。

75.ABC【解析】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可以划分为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三、判断题

76.×【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77.×【解析】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既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也会产生负向的消极影响。

78.×【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而且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79.√【解析】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80.√【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81.√【解析】略。

82.√【解析】略。

83.√【解析】略。

84.√【解析】课外活动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85.×【解析】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86.√【解析】略。

87.×【解析】新课程改革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课程功能的转变。

88.√【解析】教师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上进而言的。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得怎样,学习的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

89.√【解析】题干所述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典型体现。

90.×【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但是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故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

91.√【解析】略。

92.√【解析】略。

93.×【解析】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94.×【解析】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95.√【解析】题干中的“拙”和“笨”体现的是智力因素,而“勤”和“先飞”则体现了非智力因素,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96.ABC【解析】孔子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通过谈话。(2)个别观察。注意从学生的言论中来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是重要的,但也要避免单凭言论做判断的片面性,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只凭公开场合的行为表现做判断有片面性,要“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做判断有片面性,还应对行为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因此答案选A、B、C三项。

97.AC【解析】略。

98.AC【解析】面对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困境,该老师先是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然后通过启发,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找出解题关键,终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

99.ACD【解析】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负责人,但是重大事项应当定期召开校务会议,进行民主决策,A项正确;此案例中,如果教师及时关注到王晓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关心和引导,王晓就不会走极端,C项正确;此事件中学校管理存在漏洞,如果教师在王晓上完第一节课回宿舍时,及时发现并解决该事件,也能阻止王晓自杀,D项正确。

100.ABCD【解析】略。

101.ACD【解析】周老师对教学环节比较熟悉,说明备课充分,故A、C项正确;过多的外在形象打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故B项错误;用小红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故D项正确。

102.ABC【解析】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教师和家长应从多角度看待每个孩子,避免以偏概全。小辉的父母和教师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是不好的学生,是以偏概全的表现。故A项正确。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成为孩子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故B项正确。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也就是心理断乳期,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故C项正确。

103.ABCD【解析】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观不同,其教育观、学生观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104.BC【解析】自然后果法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就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故A项错误。马老师在现场一言不发,而在事后找高某谈话,并不是纵容高某,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故D项错误。

105.AB【解析】该教师课堂内容讲了三遍,二年级二班的学生仍然不会,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问题,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A项正确;针对课堂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该教师并没有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将原因归于学生,说明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我反思,B项正确。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